社会影响报道

《科学时报》千里调研民所思——访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曾明

发布时间:2011-05-04

千里调研民所思

——访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曾明

  本报记者 徐立明 闫丽敏 程嫩生

  三月的昌大校园,开满了馥郁的鲜花。但是有些人,永远迈着匆匆的脚步,没有时间停下来欣赏这满园的春色。他们就是在昌大默默耕耘、挥洒汗水的老师们。

  怀着仰慕的心情,《科学时报》记者走进了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曾明的办公室。

  在来之前,就从曾老师学生口中得知他多才多艺。在一次晚会上,他曾高歌一曲《青藏高原》,震惊四座。平日里对教授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严肃呆板。但是见到曾老师的那一刻,就被他脸上亲切的笑容所打动。

  曾明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受邀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做访问学者。目前曾明正在从事“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偏好研究——财政转移支付的视角”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通俗地说,也就是研究当前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偏好,什么影响他们的支出偏好,如何确保地方政府的支出能够实现中央财政政策目标,公民参与在地方支出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等。

  这是一件很抽象的事情,本身并不好量化。为了做好这项课题,曾明曾多次深入江西多个县市做问卷调查,到当地的人大、财政局等单位进行调研,并在江西、浙江、山东等地进行有关财政预算、政府绩效等的问卷调查。

  这是一件琐碎的工作,枯燥乏味不说,来回的奔波更是辛苦。但曾明说:“只有亲自深入地方,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因此,无论是江西各县,还是省外等地,曾明都不辞辛劳,实地调查。

  在研究中,曾明孜孜不倦,踏实认真;在教书育人方面,他更是有自己独特的心得。

  曾明说,科研和教书是相辅相成的,自己并不赞成将教学与科研分割。他认为,科研是教书的基础,只有掌握学科前沿,了解中国现实动态,才能为实际教学铺好道路;而教学过程又是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此期间也会得到新的启发,从而促进科研活动。

  在日常教学中,曾明更是谦虚谨慎,以礼待人。他说,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把学生当做生活上的朋友、工作中的搭档,要让学生在和老师日常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得到知识,取得进步。

  因此,他经常带领学生到外地参加学术研讨会,每周举行“学术漫谈”,或者和学生们“AA制”吃食堂,进行“午餐会式的谈话交流”。他说:“我不赞成酒桌文化,学术本身是严谨的、严肃的,而和学生的交流更要注意学术性,而不是社会性。”

  采访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曾明告知他的下一个课题计划,继续申报一个关于公共政策怎样在地方政府得到实施的项目。

  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与贤师聊,如沐春风。采访结束了,曾明又要为去外地调研作准备了。而望着窗外依旧烂漫的繁花,仔细品味着曾明说的字字句句,犹如受到一阵和煦清风的洗礼。

  曼弗雷德·库恩在《康德传》中说:“生命真正的愉悦在于把自己奉献给一个自己认为伟大的目标,在被废弃以前,把自己耗尽。”也许曾明同其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的青年学者一样,心中怀着一个梦想,孜孜不倦,奋勇前行!

  《科学时报》 (2011-05-04 A2 要闻)


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9-2022 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