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影响报道

《检察日报·廉政周刊》不能让培训中心成“四风”的避风港——访廖晓明等

发布时间:2014-08-15

不能让培训中心成“四风”的避风港

高斌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目前,有些地方“四风”问题出现改头换面、更加隐蔽化现象。一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中心豪华气派,成为奢靡享乐的场所;一些地方打着“培训”和“教育”的旗号,建培训中心躲在里面大吃大喝。培训中心为何功能异化,成了“反四风”死角?本报记者采访了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廖晓明和中国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增田副教授。

  培训中心功能异化

  为了便于系统内部的教育与培训,同时也为了便于完成部分接待任务,各地各部门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培训中心这一机构。就其设立的本意来看,培训中心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勤俭节约,减少外在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便于管理等。然而当前一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中心豪华气派,却成为奢靡享乐的场所,其培训与教育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异化。

  “异化指的是把自己的素质或功能转化为跟自己对立、甚至支配自己的东西。培训中心功能的变迁恰好阐述了其功能异化的过程。”廖晓明表示,培训中心功能异化关键在于其运作透明度不高,缺少监督。

  一是内部运作,透明度低。培训中心作为政府机构的内部单位,其管理机制与运作模式外界难以知晓,社会上的酒店会所是大家关注的重中之重,但对部门内部的培训中心等机构关注不够,容易产生隐性腐败问题。二是缺少监督,正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任何部门缺少权力监督,都会导致产生腐败问题,进而影响其基本功能,出现功能异化。

  “从行政伦理的角度看,只有当培训中心真正用于员工培训和教育时,才符合设计宗旨。”张增田认为,培训中心一旦超出其本来的用途范围,进行豪华装修、配备精良设施,采取会所化经营,就衍变成单位领导和员工集体享乐、招待外地对口来访人员等公款消费之所,违背其建设理念,异化为奢靡享乐之所,成为“反四风”死角。

  异化因为制度空白

  当前“反四风”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了巨大的“反四风”外在压力。然而,仍有部分机关内部的培训中心成了“反四风”死角。

  “有些官员没有真正认清形势,在外部享乐途径不畅之际,将各种‘四风’现象转移到了‘培训中心’这一内部领域中来。”廖晓明表示,也不排除纪检监察部门将监督重点放在了对机关外部的监督,出现了“灯下黑”现象。

  “由于过去‘四风’中的享乐主义与奢靡之风主要是体现在外部,即通过社会上的会所酒店休闲中心等来实现,故有关部门在监督过程中习惯了将目光盯在这些地方,而对单位内部的各类培训中心没有过多关注,对其监督出现真空。”廖晓明说。

  “从形势的延续性一面来看,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中心异化为奢靡享乐之所由来已久,只是新近才被‘反四风’的清扫器触及而已。当公款出国、公款旅游、公款吃喝、公车使用和文山会海等‘四风’显著性问题一个一个被揭示出来,机构内部公款消费的问题便逐渐浮出水面。”张增田表示。从形势的变化性一面来看,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中心异化为奢靡享乐之所是当前“反四风”形势下公款消费的隐藏形式——公款从进入市场消费转变为内部开支,借开展组织员工教育和培训之名,挥霍公款,满足一己私欲。

  受访专家表示,培训中心成“反四风”死角其根本原因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即便在风头正紧的情境下也不愿放弃以权谋私的机会,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与党的要求博弈。直接原因则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规范尚不够完备,还有若干空白之处。

  标本兼治堵住乱象

  受访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扭转培训中心隐藏腐败的乱象,首先要釜底抽薪,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中心进行关停转改。

  从长远整治来说,国家对各类培训中心改革必须建立健全系统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各类培训中心均应与原机关单位脱离,实现市场化运作;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及其费用实行严格的审计并向社会公开。廖晓明表示,必须改革现有培训中心管理体制与机制,严格财务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经费预算与决算,不断增强其透明度,并动员社会力量对各类培训中心加强监督。

  张增田建议,由监督机构会同相关国有行政和经营资产管理机构对本层级各类培训中心进行登记和分类。按类别审查建设的必要性,对于没有必要设立的培训中心实行关停转;对有必须保留的培训中心,要推行并按照统一建设标准进行改造。张增田认为,要加强单位行政支出的预算管理制,从日常财务管理上堵住铺张浪费之路。

  专家表示,“四风”就像过街老鼠和苍蝇,在被围追堵截的过程中会到处流窜,哪儿有隐蔽之所就会遁身其中。只要我们坚持反对“四风”,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并保持全社会监督体系的完备性,就一定会不断堵住一个一个死角,最终让它们没有藏身之地。


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9-2022 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