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中国农业大学张凤荣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发布时间:2019-11-15

张凤荣:山区农村的起源、现状和未来

11月13日晚,以“山区农村的起源、现状和未来”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在文法楼A309教室举行,中国农业大学张凤荣教授担任本次主讲人。公共管理学院刘建生教授、曾艳副教授以及40余名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其中。

讲座伊始,张凤荣教授从农村发展出发阐述自身看法,一系列思考立即点燃了在座师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随后,张教授通过沂水县的地势图以及历代居民定居点的数据图,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定居点逐渐由平原地区向山区转移这一农业社会的特性,并就该特性从不同的层面做出分析。紧接着,张教授介绍到高度城市化引起的结果必然是农民进城谋生、山区耕地撂荒,并通过一系列的卫星遥感图片、调查数据和实际场景,多个方向证实了这一变化,引导同学们真切地了解到山区农村的现状。接下来,张教授引用日本山区农村变化的实例对先前提出的观点加以佐证,同时列举了日本三个不同地区处理乡村撂荒化的举措,多个例证的相互驳斥使在座师生都参与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思辨中来。张凤荣教授还从不同的方面为同学们详细地阐明了如何利用好土地位置和岩石构成来构建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指出了建设型、保留型和迁并型三个乡村发展的方向。

“应当从全域综合的角度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张教授如是说。讲座最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张凤荣教授则根据自身的经验耐心解答。讲座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到了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更为今后的实地调研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报告人简介:
      张凤荣,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是第六、第七届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国上资源部科技咨询专家。长期从事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利用规划和保护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省部项目十几页,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项目二十几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余篇,成果丰富。其中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有三项(1)创新性地提出发挥大都市耕地的多功能性,将耕地纳入绿色空间,将基本农田作为各城市组团之间的绿色隔离带,防止城市无序蔓延的耕地保护新思路。这一农田空间布局思路已经体现在《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和“三规合一”和“国土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之中。(2)通过发表系列论文和提交研究报告,促进了国土资源部的耕地保护和占补平衡工作由注重数量保护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转变。其中,主笔完成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用于国土部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其中首次将生态安全指标列为限制性指标。(3)是《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中质量诊断指标的拟定者,保证了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科学性。近些年开展山区农村问题研究,进行了大量国内外调研,出版了《山区农时的起源、现状和未来》。

出品/公道传媒全媒体运营中心
供稿/占梓昊
摄影/卢志诚
责编/蒋甜甜 付晶晶
排版/付晶晶
审稿/陈骞


来源:
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张凤荣:山区农村的起源、现状和未来



江西省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9-2022 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999号 邮编:330031 电话:0791-83969236